close

閱讀省思        (by 陳玉君)


閱讀護照活動(累積100本書),我曾深深體會其恐怖與可怕,有一個二年級的小朋友讀完100本,得到小博士證書,高興的說:「太好了,不必再看書了!」從此之後,我跟家長說:「讓孩子享受閱讀,不要計算數量。」可是教育部所推的活動也是以數量計,報紙報導四年級孩子讀三百多本書(都是繪本)拔得頭籌,得到許多獎勵,,但是真讓人憂心。


也曾大聲疾呼閱讀經典,在沒有兒童文學概念的年代,讀小說是很多孩子獲得故事的方式,他們從經典文學中得到閱讀的樂趣,得到「故事」的刺激。現代兒童、少年在電視的催化下,想從小說文字獲得「故事」的越來越少;現代兒童在兒童文學作品越來越多的情況下,接觸經典小說的機會也越來越少。


大人對「兒童」的假設有時候並不符合現實狀況,以繪本或者圖畫書為例,大人認為小孩一定會喜歡,因為大人覺得視覺比文字更具體,於是繪本閱讀與討論,在教學現場如火如荼的展開,然而有時候發現閱讀能力好的孩子並不喜歡繪本,因為文字太少、內容情節單調,閱讀能力好的孩子常急切的讀完文字,無暇看圖。而缺乏注意力及專注力的孩子反而沒有耐心閱讀文字,圖畫書有時讓他們只看圖,而不讀文字。


繪本是文字與視覺藝術的優美結合,就文學而言,只能算是輕、薄、短、少的文學作品。大人們常假設孩子缺乏注意力,喜歡視覺刺激,必定會喜歡文字少,圖畫多的書本。這樣的假設加上電視的刺激幾乎成真。閱讀能力和其他學習能力一樣,孩子的個別差異很大,但是能夠直接閱讀文字,不需圖像引導的閱讀能力對未來的學習十分重要。以繪本作為兒童文學及教學的主流,應該屬於幼稚園及低年級,年齡越高需要引導到抽象的閱讀,並且能自行創造具體的圖像,而不是依靠他人給予。


兒童文學概念是歷史的產物,古代並沒有現代所定義的兒童文學作品,培利˙諾德曼(Perry Nodelman)認為:有關兒童與童年的想法都是社會意識型態的一部份。….…….過去在不同的社會當中,認為孩子需要一種特別文學並不是顯著現象。魯迅、胡適等倡導白話文學的大師小時候都是受到古典文學的啟蒙,現代趨勢專家詹宏志曾說:「小學二年級因好奇心驅使,「偷看」大哥的《三國演義》,雖然認字不多,但是用前後文反覆推敲的閱讀策略,以一年的時間讀完《三國演義》。接著到了三、四年級看完《水滸傳》。」
相信孩子,繪本、橋樑書不一定必要,能從閱讀得到樂趣的孩子,根本就不需要文字少的繪本,只需要大人給他書本。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ngu 的頭像
    Angu

    Theo the Leo

    Ang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