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直找不到時間來寫,
其實心裡有一些想法,
只是不知該從何下筆,
這幾個月實在忙翻了,
感謝老公幫我照顧寶貝,
讓我有機會去聽幾場演講。





關於Bubu Tsai跟龍應台兩位女士,
都是我心目中的理想女性。
雖然兩人的個性與生活南轅北轍,
可卻都是真的生活哲學家。


先從Bubu蔡女士先說好了,
從她「媽媽是最初的老師」第一本書開始對她有初步的了解。
看完書後的感覺是,這是一個完美的媽咪與孩子所寫的書。
有些不切實際,可能是因為書裡面的生活點滴太過完美,
完全感受不到育兒所面臨的實際挑戰;
或者說看完書後沒有讓我從中學到一些媽媽們可能應該面臨的困境;
也應該說是蔡女士的兩個女兒跟蔡女士本身都太優秀,我只能望塵莫及。


書是跟朋友軒媽借來的,還沒開始看時,
就已經感受到此書在書市裡面暢銷的程度,
當時還在考慮是否該買一本來當育兒聖經的其中一本,
看完之後卻覺得沒有買的必要。


可是,蔡女士的第二本書「廚房之歌」,
卻是我近幾個月來看過媽媽書裡面少有的好書,很高興當下就買了它。


為什麼我對蔡女士的這兩本書有這麼兩極化的看法呢?
其實,對我來說,關於育兒書,有分幾個種類,


第一種是那種按照孩子的生理與心理發展來告訴你怎麼處理孩子每個階段的書。
像「what to expect the toddler years」或「Toddler 411」等書就是。
這類的書教你怎麼照料小孩,
告訴你孩子在一個月、三個月、半年、一年等會有怎麼樣的發展。
這種書有點像是育兒的工具書或參考書。


第二種是那種討論關於教育理念的書。
比如:「一次讀完八本教育學經典」或「卡爾威特的早期教育」等書。
這類的書就有點像是育兒理論書,比較像是學術界關於教養方式的書。


剛生完時比較常翻這兩類的書,
現在,這些書已經快被我打入冷宮去了,
反而第三種書吸引我一口氣看完。
第三種書就是一般媽媽們經驗談的生活書。
像「孩子,你慢慢來。」「親愛的安德烈」
「媽媽是孩子最初的老師」「廚房之歌」
「小太陽」「單親爸爸手記」
「餵故事書長大的孩子」「培養孩子英文的耳朵」等等。
這類的書讓我覺得比較貼切我現實的生活。
所以常讓我一本接一本的去買或去圖書館借來看。


還有一種書也跟小朋友有關係的書,
就是那種靠想像力寫出來的兒童文學書,
小說、散文、日記、或探險、或科幻、或歷史、或文化
只要跟兒童有關都能讓我愛不釋手。
像「追風箏的孩子」「不存在的女兒」「失竊的孩子」
「小王子」「夏綠蒂的網」
「乞丐王子」「夏天的故事」等等。
這方面的接觸也是始於寶貝出生之後才有的。


當然,還有最重要的就是所謂的「童書」或「繪本」了。
生完小孩後,買童書買上了癮,
不知不覺家裡已經有五六百本或更多的童書繪本,
也因此添了兩個大書架,一直要克制自己不要再買下去,
否則小小的家裡就沒地方放書了。
不過,因為家裡的讀書氣氛,
也影響了寶貝愛看書愛聽書的習慣,
雖然家裡地方小,要克制自己別買太多,
多利用圖書館,才能讓書不段川流家中,
也讓這個好習慣持續下去。


唉呀!越寫越離題,要去睡了,有空再寫。

--------------------------------------------------
12/06 2007

一篇感想心得拖了這麼長的時間還沒寫完,
真是服了我了。


現在要努力回想Bubu那天演講的一些重點,
其實那兩次聽Bubu講完之後,
(一次在何嘉仁書店,一次在蒙特梭利幼稚園)
演講的內容都差不多。
Bubu不僅文章寫得好,對烹調又很有一套,
還有她對生活的美感,以及她的持家理念,
對我真的影響很大。生命的意義本該如此。
實在值得我學習。


現場很多媽媽都問了Bubu有關育兒的問題,
聽了她的回答之後,仔細想想,真的覺得很有道理。
她認為,在日常生活當中,給孩子一個穩定安靜的生活是很重要的。
媽媽自己心情的穩定與寧靜就是影響孩子情緒的一個重點。
如果媽媽對待小孩都以穩重的態度處理每一次發生的事件,
那麼孩子也能從中得到這一份涵養與氣質。


所以,在教養孩子之前,自己的心要先安定下來,
孩子自然會安定下來,才能跟隨著媽媽的思緒去學習聆聽與分析。


那該如何培養那安定寧靜的生活呢?
她也談到,孩子穩定的作息很重要,
還有媽媽以身作則,對生活有愛,
要愛自己,負責任,還有培養生活中的美感。
孩子的美感教育從生活而來,
生活經驗的智慧與知識比學歷重要多了。


生活裡的一點一滴都需要母親細心的經營。
自己動手料理餐點,或將家裡打掃清潔,
放點輕鬆的音樂,或家裡擺盆美美的花束,
或可能的話,種些花花草草。
就算生活有多麼忙碌,
就算上班工作有多麼的疲累,
就算身體有多麼的不適,
只要對每件事有愛,對生活有希望,
那些紛紛擾擾都不能破壞媽媽對家庭寧靜的堅持與愛心。


Bubu真的算是一位氣質美人,
講話輕聲細語,有條有理,
人雖然看起來瘦弱,卻是一位堅強的女性。
她的觀點到現在仍一直影響著我的生活,
我也希望能一直奉行著他所說的寧靜態度,
培養家庭的寧靜生活


感謝Bubu對生活的看法與分享,
很高興有機會去參加她的新書座談會。


Bubu Tsai 蔡穎卿的部落格:媽媽是最初的老師 


----------------------------------------------------------------------
12/06,2007

聽完Bubu的座談會之後的一個禮拜左右,
又有一場龍應台女士的演講。
龍應台女士的演講場面就像是一場大型的演唱會,
師大體育館裡容納了好幾千人,
相較於Bubu座談會的兩三百人,
氣勢更勝一籌。


跟龍應台女士的結緣應該從青少年就開始了。
她的野火集也曾燃燒我當時年輕的心,
從此我對社會上的一些現象,
也有些許不同的看法,
雖然沒有她的聰慧,
但她對事件的看法與分析,
總能挑起我心裡那些對問題視若無睹的省思。
在得知她原來是位女性之後,
對她的崇拜從此更加深。


她的每一本書我幾乎都有收藏,
每一本都是我的最愛。
她的敏銳,
她的智慧,
她的幽默,
她的世界觀,
她的國際化,
都從她的文筆表現了出來。


她能冷靜的分析和比較各國人民素質的不同,
也能娓娓道出其間的細小差異,
還能找出統計數字來加強她的觀察。


在他眾多的書裡,
大多都是講觀念、講態度、
講政治理念、國家文化、人民素養、
教育的重要性以及環境的影響等等。


他在歐洲時的作品,如:百年思索、我的不安、
乾杯吧,托瑪斯曼,看世紀末向你走來等等,
都是經典中的佳作。也是我對她作品的最愛。


不過,除了上面那些較「硬」的作品以外,
她也出了兩本關於她與孩子的生活記錄。
明顯將她的私人生活以及與孩子之間的互動關係,
清楚的表達在這兩本書裡面。


看完了這兩本,讓我對她有更深一層的認識,
原來這位在我心目中的偉人,
也有不為人知的矛盾心理,
應該準確的說,天下的媽媽都是一樣的。
我是一位媽媽,我也能體會她當媽的心裡,
雖然在許多方面,他是我的榜樣,
可是在當媽這一點,我們兩個卻都是一個樣。
她能寫這本書,真的是我們當媽媽的福氣,
有幸能吸取前人許多有智慧的經驗,是再好不過的事了。


不過,她的書裡,有些「以偏蓋全」的觀念,
我不太能苟同,例如,書中時而出現:
你們歐洲人……,我們亞洲人……,
或你們德國人……,他們美國人……,
或德國人~~,香港人~~,美國人
可能有「以偏蓋全」的偏見。
並不是哪一國人的人,
就一定全都表現出什麼樣子的吧!
不可將一竿子打翻一船人呀!
尤其是一些負面批評的話,
更應該舉些清楚明白的例子,
才不至於將這樣的想法在書中出現,
我知道她應該沒有這個意思,
可是確實很容易讓讀者誤解的。


除此之外,讀完她的書,
有很多需要我們花時間去醒悟的觀念。
她對小孩的培養方式是思考性的,全面性的。
她的孩子因此能思考全球整體性的行為與關係,
她的孩子因此會更主動去關切國家與民族、社會與人民的政治媒體。
她的孩子也因此多了許多同年齡
或應該說在台灣及亞洲地區同年齡所缺少的成熟與穩重。
據她說,在歐洲,像安德烈這樣的男孩比比皆是,
亞洲缺乏這種世界觀的培養,所以孩子們的思考模式是不同的。
關心的事也不同,對於媒體所報導國內的社會事件,對於國外資訊的缺乏,
以及學校老師的態度與家長的教養方式,都是影響孩子們的許多因素。


她還舉例,為何在日本或現在台灣,
許多青少年都打扮的可愛,聲音也裝可愛,
語調也像小朋友一樣可愛,好像只要越可愛就越好,
年輕人關心的就是卡通、公仔、漫畫、電動等等,
似乎一點都不想成長的樣子,
對於事關重大的國家政策或國際新聞一點都不關心。
這一點她真的很不能理解。


經她這樣一說,也不無道理,
T也早在好幾年前就發現了這個現象。
現在日劇、韓劇、
甚至台灣的偶像劇或娛樂節目,
出現有許多嗲聲嗲氣可愛逗趣的畫面,
只要一出門,看到年輕學子們的對話內容,
就會讓T雞皮疙瘩起滿身,
他也很不解為什麼一定要用這樣的聲音語調說話?
當他這樣問我的時候,我沒有答案,
結果就在龍應台女士的分析當中出現了理由。


我應該時時提醒自己,讓自己清醒些,
也應該要多關心國際上的一些活動與事件。
不要讓自己成為井底之蛙,
也不要故步自封,一成不變,
雖然很難,只要將龍女士這位榜樣常駐心頭,
應該就能好好向她學習,
對於她這一方面的育兒術,
對我來說,還真的很難呢!


真的很謝謝她能有這樣精彩的座談會,
真的很謝謝她的書對我們和社會的貢獻,
她的思考模式真的值得大家參考。


龍應台的思沙龍:http://www.civictaipei.org/index.aspx


------------------------------
呼!總算寫完,雖然最後有點草草了事,
斷斷續續寫了將近一個月,不過終究是寫完了。
完成日期:2007.12.14

日後還想到什麼再補上。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ngu 的頭像
Angu

Theo the Leo

Ang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