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總算又到了小美老師的美勞課了。
雖然只上過小美老師一次課,
可是很早就開始期待今天第二次課程的到來。
今天的課程,老師安排了豆子的介紹。(宣筑缺席)
十點半,媽媽們陸續到來,
也讓小朋友有機會暖身適應環境,
玩了半個小時後,由我開場講故事。
先將小朋友安置好,大家坐好乖乖聽故事,
我將「媽媽,買綠豆。」的故事書攤開,
一人給一顆小綠豆,讓小朋友摸摸豆子,
綸綸差點表演生吞綠豆的驚險畫面,
讓媽媽們小小緊張了一下子。
小朋友們專心的聽了幾分鐘後,開始躁動,
這樣斷斷續續的將故事講完後,
小美老師接手,他把豆子生長的繪本介紹一遍後,
開始讓小朋友比較豆子的大大小小,
然後,將黏土拿出來表演變色秀。
以前從來不知道黏土也可以用三原色(紅黃藍)
去混合變出各種不一樣的顏色。
老師捏一點黃色再捏一點藍色,
分給小朋友們去搓一搓揉一揉就變出綠色來了,
真是神奇啊!(媽媽們都覺得好玩呢!)
再將黃色加紅色變出橘色,藍色加紅色變出紫色,
最後,老師自己將各色混在一起變出咖啡色。
簡直就像在變魔術一樣,讓人嘖嘖稱奇。
最後老師拿出一塊長方形版跟捏好的咖啡色黏土
一起分發給小朋友們,還有後續發展喔!
這咖啡色黏土是要讓小朋友們放在版子上拍平當成泥土的,
每個小朋友再將小小杯子裡的豆子,
一個個種在壓扁的咖啡色黏土裡,
此時小朋友們個個安安靜靜的專心做著自己的工作,絲毫不馬虎,
最後還得由老師限制最後兩分鐘結束種豆的步驟,才得以讓小朋友們停手,
看到小朋友們熱衷的程度,就可以知道這課的價值了。
再來,老師取出了水彩跟水彩筆和水,也是每人一份,
經由配色(黃配藍)調出綠色,畫出豆子的莖和葉。
雖然小朋友們不照牌裡出牌,隨便在版面上塗鴉,
卻也是創意十足啊!
最後,老師給小朋友們綠黏土,讓他們壓扁當豌豆夾,
再將豆子一一放到豆夾裡去,
簡直就像真的豌豆一樣在版子上面出現,
還給了五顏六色的黏土當豌豆的花,
小朋友們玩得不亦樂乎,現場安靜了好久,
每個人都專心的埋首創作中,媽媽們都覺得好感動喔!
真的是一堂能自己動手動腦又可訓練耐心和專注的創意課程,
實在是佩服老師的點子。
作品一一完成後,本來要每個小朋友自己將自己的工具清洗乾淨,
結果,小傢伙們開始玩鬧,沒法一一要求,只得媽媽們自己來。
小美老師除了介紹豆子及勞作之外,還帶了豆沙包來,
讓小朋友們知道豆子還可以煮來吃,我也於前一天煮了兩鍋的紅豆湯,
讓小朋友們玩完後,吃著豆沙包配紅豆湯還一邊欣賞自己的作品,好幸福喔!
在課程結束前,小美老師還發給每個小朋友一小包綠豆,
讓小朋友自己帶回家栽種,媽媽需要輔導小朋友們種豆,
小孩們可從中學習照顧這些有生命的植物,
是一項很有意義的關懷行動。
真的謝謝小美老師的許多準備工作,讓勞作課那麼多采多姿。
----------------------------
主題:豆豆長大了
內容:豆豆生長環境要素的認知,
學習照顧、關心種植的過程,
混土遊戲,並能以黃、藍水彩不同比例調出深淺不同的綠色系。
繪本:
媽媽,買綠豆(信誼)
豆子(漢聲)
材料:
各色黏土(配色)、各種豆子(綠豆、紅豆、花豆、黑豆等等)、長形色紙板、
水彩、水彩筆、水杯、調色盤。
附加:豆沙包、紅豆湯
-------------------------------------
給家長的話:
「敢大膽使用顏色,喜歡調顏色」的孩子,一般都比較「感性」。
像這種情感比較豐沛的孩子,在色彩上的使用也會比較奔放,
但相對的也就比較情緒化,較會黏媽媽。
喜歡畫圖形不著色的孩子,理解力的發展比較清楚,
比較容易與人溝通,較不會有吵吵鬧鬧的情緒,是屬於「理性」的孩子。
畫圖的題材是孩子根據知識經驗來決定畫什麼,就是所謂的「知性」,
所以生活經驗愈豐富的孩子其畫題也愈廣泛。
「理性、感性、知性」平衡的人就是人格健全的人,
偏頗在任何一邊都是提醒我們要注意孩子的發展。
孩子視覺神經的發展,是透過時間慢慢在演化的,
在色彩的使用上,應該讓孩子自己學會調配色彩,
小班的孩子只需給紅、黃、藍藝術三原色,
讓他們兩個原色互相調和,就可以變出很多的顏色。
至於中班的孩子還可以開放橘色、綠色,
這兩種顏色叫做二次色,就是經過兩個原色相混產生出來的顏色,
並給予「互補色」的概念,所以在家中不要給孩子太多顏色,
很多顏色且很方便的情況下,會造成孩子濫用顏色而自己不會調色,
反而讓他們沒有創造色彩觀念的機會,
最後就是對顏色沒有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