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o的皮膚自出生以來,總是時好時壞的起疹子,本來只有臉上才有,在兩個月或更早之前,手臂上也開始有一些類似白頭粉刺的疹子出現。等有些消退的跡象時,卻因為天氣開始轉熱之後,特別是開始會爬之後,腳膝蓋也開始像橘皮一樣的乾燥還有疹子在上面呢!
我一直以為是因為在地上爬久了,膝蓋自然會有皺折和疹子,所以也不太去理會它。一直到上回發燒起玫瑰疹之後,皮膚變的更敏感,去了自來水博物館曬太陽玩水之後,隔沒兩天,胸部開始長些看似乾癬之類的紅斑,一小區塊一小區塊的散佈在上胸前,雖然範圍不廣,卻已經足以引起我的注意了。
身體多處的疹子,狀況卻不同,有紅斑、有乾癬、有粉刺、有橘皮等等,還真多樣化!查了資料,有可能是濕疹(Eczema)、也像是毛囊角化症狀,可以確定的不是痱子汗疹或汗斑。。網路上找間離家較近的大醫院,是該聽聽醫生怎麼說了,就選馬偕好了,瀏覽了一下簡介,上面指示小兒皮膚問題可找小兒外科,也在網路上掛了號。 本來以為Baby的皮膚是看小兒外科,結果今天一早到醫院之後,等了半個小時,醫生竟然說我應該帶去看皮膚科或是小兒科,醫生還幫我轉到皮膚科去看,又再多等了半個多小時,皮膚科的醫生也沒多解釋什麼卻一味的向一旁的實習醫生輕聲地講解Theo的情況,讓我覺得不被尊重的感覺,問了幾個問題之後,開了藥吩咐我們下個星期還要回去複診。
背著十多公斤的小Theo上上下下來來回回走了好幾趟,從掛號、看病、轉診、等候、以及批價、領藥,前前後後就花了一整個早上。大醫院看病的人多,所耗在醫院的時間相對地也長。誰叫我對小診所的醫生不甚信任與瞭解,只好往大醫院跑呢!想想下次還是先在自家附近的診所掛號看診,才不至於耗了時間和金錢,結果並未得到我需要的所有資訊,反而被不尊重的三言兩語就打發走了,真是氣人。
-----------------------------------------------------------------
文/中國時報「藥師談藥」專欄作家
劉啟森藥師
濕疹(Eczema)是一種常見的過敏性皮膚病,一般分為急性、亞急性和慢性三類,其特徵為自覺搔癢、反復發作,皮損往往呈對稱性分布和反復發作,易演成變慢性與難于治療等。
濕疹真正病因目前還不十分清楚,一般說是由變態反應所致,引起各類濕疹的因素可能有下列幾種:
體質關係
與遺傳有關,屬於高敏感性體質,除濕疹外還易得哮喘、過敏性鼻炎蕁麻疹等疾病。
消化系統障礙
胃腸功能失調可造成吸收功能失常、使異性蛋白或過敏原進入體內而產生濕疹亦可能因而造成營養失調,特別是維他命B 、C、E等的缺乏,也會引起濕疹。
精神與神經功能障礙
由於緊張、壓力、過度疲勞、精神壓抑都可能引起濕疹或使加重濕疹症狀。尤其在慢性苔蘚化濕疹,錢幣狀濕疹等人更為明顯。
感染引起
體內遭受細菌、黴菌或病毒感染,因而使皮膚產生濕疹的現象,如牙齦感染、鼻竇炎、扁棑腺炎、膽囊炎、膀胱炎等都可能引起濕疹的原因。
內分泌與代謝混亂
月經期產生月經濕疹,糖尿病引起的濕疹皆屬之。
血液循環障礙
最常見的有下肢靜脈曲張所致的下腿濕疹。
其他方面如營養缺乏、肝功能失調等均可能是濕疹的發病因素。
中西聯合診治濕疹
各型濕疹的臨床特點都會呈現對稱性分布或掌跖部位同時發病,慢性病程可能有失眠或易激動等症狀。也常因食用某些飲食如魚蝦、螃蟹等,或飲用刺激性的酒、咖啡或辛辣食物而加重。
西藥治療:病情較輕的可服用抗組織胺類加維他命B、C、E等外用類固醇藥膏,可配合抗生素併用。病情嚴重者可口服類固醇治療待病情減輕後,慢慢減少逐漸停止服藥。
中藥治療:急性期可採用荊防湯或消毒飲,舌苔黃膩者則使用土茯芩湯理濕袪風,病情遷延難於治癒者、若脈滑少力,舌質淡胖者乃寒濕症,可用胃苓湯加減方,若以上方劑使用後,效果不佳則以扶正消毒飲。
濕疹是一種易於治療難於斷根的疾病,根治之道應從改變體質著手,且要有耐性持之以恆,蜂膠提供了治療濕疹標本兼治的方法,將蜂膠滴劑混合凡士林外敷皮疹患處,三~五天即可明顯改善,內服蜂膠滴劑乃改變體質非常好的利器,每日服用成熟蜂膠十五~三十滴,分三~五次使用,通常一個月皮膚上的症狀可明顯改善甚至完全消失。
改變體質從根源治療
外敷蜂膠時最好先洗溫水澡,一方面可以先清潔身體,一方面可使皮膚血液循環較好,可以幫助蜂膠的吸收。
不過罹患濕疹患者洗澡水溫不可太高,最好維持攝氏38~42度,水溫過熱會一方面使皮脂肪消除過多,致使皮屑掉落更嚴重,另一方面使潰瘍皮膚發炎,這都是要避免的狀況。
使用蜂膠滴劑感覺黏稠不易吸收,可與凡士林混合攪拌,在入睡前塗抹,可以OK繃覆蓋其上,清晨起床就不會感覺搔癢,塗藥時,切忌用力摩擦,只需輕輕塗抹薄薄一層。 濕疹患者最好使用成熟蜂膠,通常使用未經泡製的未成熟蜂膠會有好轉反應的現象,亦即紅色丘疹或皮屑突然變多,經過二~七天始慢慢消失,成熟蜂膠則較少有此現象。
濕疹患者一般宜避免喝酒,服用刺激性食物與熱水燙洗。飲食也應以清淡蔬菜等較好,以往會建議補充維他命B2、B6、B12,個人建議可併用維他命E。
治療期間禁止食用高熱量食品如巧克力、花生糖、油炸食物等,並儘量保持睡眠舒適,避免到擁擠的公共場所或悶熱地方,衣服應儘量寬鬆吸汗,可多吃薏仁、山藥、四神湯之類的食物,並多洗蜂膠浴,自然痊癒可期。
(詳文請見7月號媽咪寶貝流行通)
-----------------------------------------------------------
濕疹 (Eczema)
濕疹又稱「皮炎」,用於描述皮膚在受到刺激或炎症影響後所出現的狀態。小兒最常見的痕癢性皮疹即為濕疹。
濕疹主要分為兩大類:接觸性濕疹(外源性濕疹)﹕因某些物質或化學品刺激皮膚產生過敏反應所致﹔「體質性」濕疹(內源性濕疹)﹕受基因或遺傳的影響而發病。
濕疹的一般病徵
濕疹令皮膚發癢和乾燥,有時會產生鱗屑。皮膚會裂開、變紅和發炎,並因而容易受到感染。皮膚受到存活於皮膚表面的細菌的感染後,可流出液體(濕性濕疹)、硬化或結痂。不同類型的濕疹所影響的部位也可能不同。
濕疹成因
一般而言,濕疹的成因不明,或由很多因素引致。濕疹通常在家族中遺傳,但不會通過人與人之間的接觸而傳播。化學品、清潔劑、肥皂或洗髮水都可刺激皮膚。有些本來不具有刺激性的物質,在皮膚變得敏感後也會令皮膚產生反應。
濕疹的類型
濕疹有不同的類型,它們的成因和病徵亦會稍微不同。
特應性濕疹—這是最常見的類型。「特應性」一詞是用來形容某家族具有容易患上不同敏感症的傾向,包括哮喘、花粉熱和濕疹。特應性濕疹通常影響面部、軀幹、膝部背面和肘部前方。這種濕疹通常在童年時期出現,估計約有15%至20%的小孩發病,其中大部分在成年後會自行痊癒,但約有2%至3%的兒童其濕疹會持續到成年
過敏性接觸濕疹—當身體的免疫系統對接觸皮膚的物質產生抗拒反應時產生。皮疹通常首先出現於與引起反應的物質接觸的皮膚位置,隨後可能會擴散到其他部位。例如:首飾中含有的鎳可能會使耳垂、手腕和頸部周圍出現濕疹。其他可能引起此型濕疹的物質包括橡膠及香水等
刺激性接觸濕疹―此型濕疹是因皮膚經常接觸某種物質而引致,如肥皂或洗髮水中含有的清潔劑等。雙手最容易出現這種濕疹
脂溢性濕疹—較為少見。皮疹屬油性,影響位置包括頭皮、面部、腋窩、腹股溝和胸部以下的皮膚。有些專家認為一種稱為「皮屑牙胞菌(pityrosporum)」的酵母菌,是導致這種濕疹的原因。當這種濕疹影響嬰兒的頭皮時,稱為「乳痂」
靜脈曲張性濕疹—通常於小腿出現,與靜脈曲張及循環系統疾患有關。皮膚(通常位於踝部)會有鱗屑、發癢和發炎
硬塊型濕疹—影響手臂和腿部,患者通常為中年男性。這種濕疹的特徵是會出現大量圓形塊狀皮疹
治療方法
家居療法
如果患者知道是甚麼物質引致濕疹,最好避免接觸到那些東西。肥皂、洗衣粉、泡沬浴、洗髮水,以及任何有機會接觸到的化學物,都可能是引致濕疹的東西。很多用來治理濕疹的產品都無需醫生處方,可於藥房購買。這些通常是可直接塗於皮膚的潤膚乳,用來維持皮膚水份,保持皮膚濕潤,其最佳使用時間是剛洗澡後。現在也有一些油劑或清洗液,可於沐浴時使用或倒進盆浴中。脂溢性濕疹可使用含有抗真菌藥物的藥膏或洗髮水治理、而含有硒(selenium)或煤焦油(coal tar) 等物質的藥膏或洗髮水通常也具有療效。另外,替嬰兒戴上手套也可防止他們因抓癢而損傷皮膚。
藥物治療
如果單純使用潤膚乳無效,可考慮使用含有類固醇的藥霜或藥膏。類固醇通過抑制身體的炎性反應來減低濕疹的發生。不同的類固醇具有不同的作用強度,每次使用應限於數天之內。患者應選擇具有療效的藥力及最溫和之藥霜,在面部只宜使用藥力溫和之類固醇。類固醇藥膏使用過度可造成皮膚變薄﹑變脆﹑出現斑點﹑皺紋及明顯可見的小血管。藥力溫和的類固醇藥膏,如1%濃度的氫化可的松(Hydrocortisone)軟膏可在藥房買到,但藥力較強的類固醇藥膏則需要醫生處方。在使用類固醇藥膏的同時應繼續使用潤膚乳,藥劑師會給您更多的建議。醫生可能會處方抗組織胺(Antihistamine)片劑或藥物,用於減低濕疹所帶來的痕癢。這些藥物有些帶有催眠成份適於夜間服用,而日間應使用沒有催眠成份的藥物。
若濕疹合併細菌感染,可能需要服用抗生素
嚴重濕疹有時需要以片劑形式的類固醇藥物治療
假若病情非常嚴重,患者可能需要入院治療。受感染的皮膚有時需要以浸有稀釋高錳酸鉀(potassium permanganate) 溶液的繃帶包紮
飲食
現時沒有証據顯示改變飲食有助於濕疹患者。有些人相信小孩子戒吃雞蛋或戒喝牛奶會有幫助,但這會令孩子缺乏鈣質或蛋白質,害處更多。
其他可能有效的治療包括︰非類固醇藥膏、草藥藥膏和順勢療法,也可採用月見草油膠囊(Evening Primrose Oil capsules)(適合1歲以上患者)。
有些人認為中藥可有效治理濕疹,但其中的有效成分鮮為人知,藥物配製時的質素和安全資料亦難以確定。某些中藥可能具有副作用,例如對肝臟造成損害。
如果治療無效
某幾種疾病可能會和濕疹混淆,但其實各自需要不同的治療:
牛皮癬―與許多濕疹的皮膚表現極為相似,但較少發癢;皮疹通常呈形狀清晰的塊狀
真菌感染―通常出現於足或腹股溝部
疥癬—令人非常痕癢的皮膚疾病,由寄居在皮膚上的蟎所引致
--------------------
擦乳液吧!每天洗完澡用乳液在這些癢的地方擦一擦,保證3天見效.
另外..我的經驗與你分享一下.. 1.不要用太熱的水洗澡.
2.不要用肥皂洗澡.最好是用PH值5.5的沐浴乳.
3.穿棉質的衣褲.
4.隨身帶乳液.一乾燥就擦.
5.不要抓.越抓越癢.破皮還會留疤.
6.空氣溼度在60%以下..可改用橄欖油代替乳液.
7.少吃燥熱食物.辣的也避免.
8.保持正常(定時)排泄.
9.盡量少帶項鍊手圜和少擦香水.
當你真的很癢的時候就擦油(不可擦萬金油.白花由這些辣油).乳液.
然後到藥房買"皮得露"來洗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