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研究:五歲前兒童操雙語 口吃比例高
 


【大紀元9月9日報導】(大紀元記者肖甜編譯報導)最新公佈的一項研究顯示,5歲以下開始講兩種或兩種以上語言的小孩容易結巴;而且與只講一種語言的孩子相比,他們更不容易克服口吃的毛病。

英國這項針對300多名兒童進行的研究顯示,從出生開始就講兩種語言的孩子比在家只講英語或其他一種語言的孩子更容易口吃。

科學家發現,61%在家講雙語的小孩(英文和另一種語言)口吃。相比之下,在家只講英語或另外一種語言的孩子中,僅有不到40%的有結巴的毛病。

研究發現,在5歲之前只講一種語言的孩子中,有50%的到12歲是就克服了口吃的毛病;而僅有25%在5歲之前講雙語的孩子到12歲時克服口吃。

研究中稱,目前還無法找到雙語小孩更容易口吃的原因,不過口吃不會影響小孩在學校的表現。研究人員建議,在家講另一種語言的孩子最好推後學習英語的時間,以減少口吃的幾率。

這一研究報告日前發表在英國《小兒疾病文獻》(Archives of Disease in Childhood)。


------------------------------------------------

 

幼兒口吃與語言表達流利度

作者:劉映心
不知道您是否有過這樣的經驗,當您要上臺演講之前,會因為緊張而兩腿發抖,連帶的舌頭也不聽使喚,雖然在上台前不斷提醒自己:「別緊張,慢慢說」,但一旦站在台上,面對台下,仍然緊張到張口結舌,半天說不出話來。一般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對話大多可以流暢的表達,就是所謂的「語言表達的流利度」;然而,在「演講比賽」或緊張狀況下,就容易發生說話結結巴巴、不流利的情形!許多父母總是擔憂著孩子說話結結巴巴,總看到孩子說來費力,而我們大人聽來吃力!到底幼兒說話不流利的情形會不會成為一生的結巴?父母又該如何改善孩子說話的流利度?在本文中,我們將為讀者做一探討。

口吃的定義與特徵
口吃是一種說話不流暢的語言缺陷,所表現出的說話特徵有 :
1.首語難發:每句話的開頭很難發出聲音,一旦發出聲音後,又把整句話的說得太快。例如:「我、我、我、我、我…..我想騎腳踏車。」
2.不適當的重複:連續重複語音或語詞,例如:「我覺得他他他他……不快樂。」
3. 不適當的拖長語音,例如:「我們是好———朋友。」
4.不適當的中斷現象,例如:「我 (停頓2秒以上) 要去兒童樂園。」
5.在上述行為過程中,常會伴隨著一些怪異的動作,例如:皺眉、閉眼、張口、伸舌頭、甩頭、聳肩、拍腿、搖手臂、拔頭髮等。 (李淑娥,1987)

口吃的發生年齡
口吃的發生大多是漸進的,很少是突發性的,因此家長都是慢慢才發現孩子,怎麼說話變得結結巴巴,有些父母甚至誤以為孩子是故意的,父母或老師越是急於矯正,孩子口吃的現象反而更加明顯。根據統計,大約有百分之五的幼兒會有口吃現象,尤其以二至五歲階段的幼兒最常見,因為這個階段的孩子正是語言學習欲望最旺盛的時期,再加上想像力及創造力豐富,常常會天馬行空,有些孩子會有說話結巴不流利的情形;但是學齡前幼兒說話流暢度問題多是「發展性言語不流暢」,通常維持一段時間,會自然消失;但是也有孩子的不流利情形會持續一,兩年,甚至到了小學階段仍有口吃現象,到了年齡稍長才逐漸消失。

何謂「發展性言語不流暢」(或稱為「發展性口吃」)
一般說來,兩歲到五歲的孩子是學習語言、使用語言的慾望最旺盛的年齡。孩子們有高度的好奇心,不斷的去玩、去看這個世界,也不斷的說、不停的問、喜歡找大人聊天;然而,卻也由於這個階段所習得的語彙不夠多,意思表達的不夠完整、不夠純熟,所以使得在孩子問與說的過程中,容易發生語詞重複、語音拉長、語句中斷的現象。這種說話不流利的現象有時候會持續一、兩個月,會漸漸消失;有時候則維持比較長的時間才消失,我們稱之為「發展性言語不流暢」。但有一部分幼兒的說話不流利情形是屬與「早發性口吃」(或稱為幼兒口吃),這類幼兒的不流利情形並不會隨時間而改善,長大後也多有不同程度的口吃。

如何區別「發展性言語不流暢」與「早發性口吃」
「發展性言語不流暢」與「早發性口吃」是不同的,區別如下:
「早發性口吃」者出現語句重複或不流利的情形佔百分之十以上(說一百個字有十個字以上不流利),「發展性言語不流暢」者的不流利現象則在百分之九以下。
「早發性口吃」者若有語音重複現象,其重複多在三次以上(例如:快快快快一點),而「發展性言語不流暢」者多重複在兩次以下(例如:快快一點)。

「早發性口吃」者的重複情形常侷限在單音重複,甚至是將雙字詞拆開重複(例如:餅餅餅餅乾好吃【雙字詞拆開】或ㄒㄒㄒㄒ小鳥【只重複「小」字注音中的「ㄒ」音】,而「發展性言語不流暢」者多表現為整個詞的重複(例如:「餅乾餅乾好吃」。

「早發性口吃」者說話時常會加一些不必要的音,例如「呃…」、「阿..」等音,而且常會用「那、那」「就、就」等字,(例如:「呃、呃,從前有一個、那、那小公主,她她就就就住在森林裡…」,而「發展性言語不流暢」者少有此種情形。

「早發性口吃」者會有語言能力較差的傾向,他們只會用少許的語彙或簡單句來表達事物,因此有時會有以手勢取代口語的現象,特別是在一句話的開頭。

在一些語音遊戲中,「發展性言語不流暢」者可以很流利的發音,例如「ㄇㄚ、ㄇㄚ、ㄇㄚ、ㄇㄚ……」,而「早發性口吃」者則無法流利的發音,且會加上一些不必要的音,例如:「ㄜ、ㄇㄚ、ㄜ、ㄇㄚ」。
被診斷為「早發性口吃」的孩子,父母親應該接受專業人員指導,視孩子的情形給予直接或間接的治療;倘若只是「發展性言語不流暢」,父母只需要改善環境,減少孩子說話的壓力,協助孩子渡過不流利的階段即可。

幼兒口吃的原因
「口吃」的真正原因,至今仍然不清楚。許多學者專家的觀點並不一致,但是有一個一致的結論--口吃是生理與心理的交互影響所導致的。舉凡是家族性的遺傳、中樞神經或是大腦功能的不協調,甚至是不當的環境壓力、孩子有意無意的模仿,都有可能導致口吃;若是再加上父母或是老師刻意的矯正,反而更容易讓孩子在說話的過程中產生挫折、害怕、逃避的心理,使得口吃的情況更加嚴重,讓孩子陷入惡性循環中。所以,父母及老師都應當要了解幼兒口吃的真正原因,並且給予適當的處理,來幫助孩子度過說話不流利的階段。

幼兒口吃的處理原則
對於年齡較小,而且還沒有意識到自己說話有不流利現象的幼兒,只要我們提供足夠的溝通支持(例如:給孩子多一點時間,讓孩子能夠完整表達自己的意思,而不要打斷他的話),在日常生活中加強孩子的口語表達能力即可;若口吃的問題較嚴重,影響到孩子與人互動的品質,甚至遇到溝通受挫(例如:被同伴嘲笑,被父母及老師不斷的糾正)的情形時,就應該積極尋求專業人員(語言治療師)的協助。


如何幫助孩子克服說話的不流利
1.孩子需要的是不斷的鼓勵與關愛,因此在一個溫暖、充滿安全感的環境裏,有助於改善孩子說話流利度的問題;環境中若是充滿人爲的壓力,或是氣氛匆匆忙忙,大人們緊張兮兮,則孩子說話的困難會更明顯。

2.鼓勵孩子在說話之前先想清楚要表達的內容,適當的調整呼吸以及放慢說話的速度,都有助於改善說話不流利的程度。

3.不要拿「口吃」的字眼來批評孩子,越是用嚴厲的態度,以及越是急於矯正孩子說話不流利的現象,都會使得情況越來越遭糕。

4.老師可以安排幾個小朋友和說話不流利的小朋友一起說故事、一起唱兒歌,減低孩子對說話的恐懼,並且建立自信心,提高參與的樂趣。

5.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在說話時遇到的困難,給孩子多一點的時間表達,而不是在孩子說不好的時候就打斷孩子的話。

幾個增加幼兒說話流利度的遊戲:
傳令兵
設計基礎:仿說短短的句子,對於語言流利度不是很好的孩子而言,的確可以減輕其主動表達時的焦慮,因此,我們可以設計成藉由模仿、重複所聽到的語句,使得孩子在玩遊戲的同時,能夠同時拓展口語表達能力,又減輕焦慮,達到增加流利度的目的。
遊戲內容:
*以孩子現有的語言能力設計簡單的句子,字數不要多,以「關鍵字」為主,例如:「我要吃西瓜」、「爸爸吃草莓、媽媽吃芭樂...」

*增加神秘性與趣味性,可以在孩子的耳朵旁邊傳達指令,再由孩子傳給爸爸或媽媽。

*再由爸爸媽媽傳話給孩子。

*玩得很熟練以後,就可以引導孩子自己說出一些句子,而不只是「仿說」或「複誦」。

*句子不宜太長、複雜,而且一次只說一句,以「關鍵字」為主,避免增加孩子的挫折感。
  

我是一個小歌手
設計基礎:根據文獻,「韻律」與「節奏」是孩子所喜歡的,以唱兒歌的方式來改善說話流利度是有效果的;而且當孩子的語言能力成熟後,孩子就可以自己改編歌詞、創造新的韻律與節奏,達到寓教於樂的目的。

遊戲內容:
*選一首孩子熟悉的歌(可由孩子自選,也可以由爸爸媽媽選)。

*先以一般的方式唱過一遍,讓孩子喚起兒歌的記憶,也讓爸爸媽媽熟悉一下。

*我們要改編兒歌囉!!讓孩子發揮創意與想像力,盡量改編,把旋律、節奏做個改變,一開始節奏不要太快、歌詞與歌詞的間距不要太長,以孩子可以跟得上為主。

*當孩子對整個遊戲熟悉、玩的很順暢後,就放手讓孩子自己玩,玩的越開心越好。


吹牛比賽
設計基礎:四、五歲的幼兒很喜歡吹牛,不妨全家來個吹牛比賽,你會發現孩子的想像力與創造力是如此的驚人呢!!

遊戲內容:
*先收集十至二十張圖片,並將圖片蓋在桌上。

*每個人輪流拿圖片,再根據圖片的內容去想像和吹牛。

*媽媽先開始,翻出一張圖片「汽車」,就開始說:「我家有一部汽車,車子比房子還大,可是車子一按鈕就可以伸出翅膀,我的車子就變成飛機了!!」

父母老師可以做的事
其實,「說話」是一項十分複雜的技巧,首先孩子必須不斷學習語彙、組合成為句子,接著啟動聲帶發出聲音,再配合適當的咬音位置,才能夠將一句話說的清晰正確,所以,在孩子學習語言的發展過程中,難免會說話不流利和遭遇到小挫折,在面對這些問題與挫折時,父母不應該急於矯正、刻意要求,而是應該以全然接受的態度,在專業人員輔導之下,來協助孩子度過難關。

至於學前階段的老師,我們衷心的建議,班上若是有孩子有說話不流利的情形,老師們可以安排班上的小朋友當小幫手,共同來幫助說話不流利的孩子;事實上,同儕之間互相學習的力量遠大過於我們的指導,同時,也要大方的讚美孩子,當眾誇獎孩子都有助於建立同伴對孩子的接納度。

我們不奢求每個孩子都是天生的演說家,或是能言善道;但是讓每個孩子在愉快的氣氛中學習是我們責無旁貸的任務,將學習語言變成是有趣又生動的活動,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文作者為語言治療師,現任職愛兒兒童發展中心)



----------------------------------------------



生心理因素致幼童口吃‧嚴重須諮詢語言治療師
 

(檳城)在醫學上,口吃屬於功能言語障礙,至今仍未真正瞭解起因。許多學者專家的觀點無法一致,但唯一讓大家認同的觀點是口吃是生理與心理交互影響所致,而外在環境與人為因素卻有可能加重口吃兒的心理負擔,惡化口吃情況。若口吃的情況較嚴重,影響到孩子與人互動的質量,甚至遇到溝通受挫,應該積極尋求專業人士如語言治療師的幫助。

語言治療師洪小田指出,由於言語機能失調,口吃患者無法運用富有節奏性的言語充份地表達自己的意思。

她說,這種困難情況,迫使口吃者將全部注意力集中在說話上,將全部心思花在如何說出一個個詞語和音節的過程中。

“因為不能流利、連貫地表達內心的意思,口吃患者會產生不安、猶豫、懼怕的心理狀態,竭盡所能說出單詞、字母和音節,再做出各種各樣的動作和手勢,或增加一些全無意思雜亂的助語詞和多餘的音調。”

伴隨行為助發音

洪小田說,最常見的動作是跺腳、搖頭、用力拍腿、擠眼、瞪眼、歪嘴、身體擺動、張嘴吐舌等,患者藉這些動作擺脫發音困難。伴隨行為起初有些幫助,但以後就逐漸不靈而成習慣。

“因此,瞭解口吃的發生和發展過程,有助全面認識口吃的本質。口吃的發生大多是漸進的,很少是突發性。有些父母誤以為孩子是故意的,父母或老師越是急於矯正,孩子口吃的現象反而更明顯。”

初學語言易現口吃

她指出,一般而言,2到5歲的孩子是學習語言、使用語言最旺盛的年齡。他們會不斷地說,不停地問,喜歡找人聊天,然而這時他們所學的詞匯不夠多,不夠純熟,所以造成孩子在說話的過程中容易重複語詞、語音拉長、語句中斷的現象。

她直言,這種現象可能維持一至兩個月便逐漸消失,有時則較久才消失,們稱之為發展性言語不流暢。

“但是,有一部份幼兒的情況是屬於早發性口吃,語言不流利並不會隨時間流逝而改善,長大後也多有不同程度的口吃。”

兒童口吃4起因

語言治療師洪小田指出,造成口吃的生理因素指的是家族性遺傳、中樞神經或大腦功能不協調。此外,不當的環境壓力、孩子有意無意的模仿都有可能導致口吃。

“若孩子口吃,父母或老師又刻意矯正,反而容易讓孩子在說話的過程中產生害怕、挫折、逃避的心理,使口吃的情況更嚴重,讓孩子陷入惡性循環中。”

口吃現象一般首發於兒童時期,可能因以下幾種情況引起:

1. 學口吃者說話,導致自己說話也口吃,無法自行控制。

2. 剛學習說話時口齒不清,字音重複,本是正常現象,家長卻過早地強迫孩子一定要口齒清晰、言語流利,使兒童心理負擔過大,一說話就害怕說不流利,怕被父母批評,反而成了口吃。

3. 在兒童時期患呼吸系統病,患病期間,由於疾病對呼吸的影響,造成說話重複、中斷、重複,疾病治癒了,習慣卻保留下來。

4. 偶爾一次說話口吃,自己並不在意,卻被家長、老師或朋友提醒,以後說話時常留意自己是否口吃,久而久之形成心理負擔。

至於青少年、成年時出現口吃,則可能是某種應激狀態下,偶爾發生言語不流利,自己過於重視,產生憂慮而固定下來形成。

預防兒童口吃8招

對於年齡較小且還未意識自己說話不流利的幼兒,只要大人提供足夠的溝通支持,在日常加強孩子的口語表達能力即可。

若口吃的情況較嚴重,影響到孩子與人互動的質量,甚至遇到溝通受挫,應該積極尋求專業人士如語言治療師的幫助。

1. 保持家庭的和睦,製造一個溫暖、充滿安全感的環境,有助於改善孩子說話流利度的問題。環境中若是充滿人為壓力,或是氣氛匆匆忙忙,大人們緊張兮兮,孩子說話困難的現象會更明顯。

2. 家人與孩子講話時,態度要平靜,速度要慢,吐字要清楚。

3. 不要拿口吃的字眼批評孩子,越是用嚴厲的態度,以及越是急於矯正孩子說話不流利的情況,都會使情況越來越糟糕。

4. 消除不良環境的影響,如禁止周遭的人取笑和模仿,也不要在孩子的面前談論有關口吃的話題。

5. 不要催促孩子說話。當孩子說話遇到困難時,給孩子多一點時間表達,而不是在孩子說不好時打斷他,更不要因為口吃責怪他,造成孩子心理壓力。

6. 與孩子保持良好溝通,鼓勵孩子不要模仿其他口吃者。

7. 當孩子說某句話有困難時,不要強迫他重複那句話,應該安慰他接下來的話可以慢慢說。鼓勵孩子在說話之前,先想清楚要表達的內容,適當地調整呼吸及放緩說話的速度,都有助於改善說話不利的速度。當孩子說話流利時,應及時表揚。

8. 通過故事、朗誦詩歌、唱歌和閱讀,減孩子對說話的恐懼,並且建立自信心,提高參與的樂趣。

口吃的症狀類型

難發性

患者說話時,就有說不出第一個字的現象,越急越說不出來,有時用氣加力才能說出來。

情況較輕者,每句話的第一個字難發,或數句話內某一句第一字難發。

例子:“……請問……怎樣申請優惠卡?”

程度嚴重者則在一句內發生幾個難發。

例子:“……請問……怎……怎樣……申……申……申……申請……優惠卡?”

部分嚴重者,有時還需借用全身肌肉動作, 如用眼、面部、喉部、胸腹、手足加以動作,因此常會看到他們一邊說話一邊搖頭跺腳,手足亂動等不隨意的動作。

連發性

在發音時,某一個字會有多次重複。

例子:“給、給、給、我、我、紅色的。” 或“給、給我紅、紅、紅色的。”(患者程度越嚴重,連發的音越多。)

中阻性

正在流利地說着話, 突然卡在某一字上,以後的話說不出來, 需要經過一番努力,才能把這個字的音發出而繼續說下去。

例子:在還沒搬到這裡之前,我住……住……住……在宿舍裡。”

無義重音

在講話時第一個字音上或講話中某一個音節上,常會發生一個與語句無關的音節。

例子:呵……呵……呵……我7點鐘,呵……呵……呵來找你。

光明日報/良醫‧報導:陳曉雲‧2009.03.0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g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