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09/06 10:30pm
昨天晚上十點半,睡覺時沒多久,就聽他在那邊咿咿啊啊, 手抓啊抓。我以為是蚊子叮,也伸手過去想確定,才發現一整片後腿都起診了,趕緊起床幫他擦藥。
折騰了半個多小時,才又睡去。
過了三個小時,一點半時,他翻個身,開始全身翻滾又抓又叫,兩人在睡眼惺忪中對話,就像夢魘一般,真真假假。
後來我才發現他整片肚子都出疹了,原先大腿後側的疹子比較消了一點,不過膝蓋卻多了疹子。
這些疹子有些像蚊子咬一小包一小包,可是有些卻是一大片一大片,真是嚇壞我了。
趕緊開燈,把他抱去爸爸辦公室房間找爸爸,跟他說我要換床單。馬上將床單換新,寶貝躺平後,還幫他按摩抓養,才安心的睡去,看看時間已經快兩點了,不過這回是一覺到天亮。
天亮後,他起床的第一件事是找他的蝙蝠俠、兩隻蜘蛛人、一個泰迪熊、和一隻蝙蝠俠的豬,
下床找爸爸玩這些玩偶的角色扮演。當他在沙發等爸爸時,疹子開始發作,他又開始抓呀抓~~
幫他察看,還是在腿上多處以及腹部一些,決定要帶他去看皮膚科。事先在網路上找到一些資料,應該是「蕁麻疹」過敏,不過還是要經由醫生確認才行。
現在想想,如果不是床單灰塵或塵蟎引起的過敏原的話,就有可能是睡前的那一杯柳橙汁。
昨天晚上的晚餐是師大附近的印度料理,之後又去吃了一球dancing cow的冰淇淋,然後在公園玩了好久才回家。這樣一想,很大可能就是那一小杯柳橙汁。
今天接觸過,疑似過敏原的東西有:
全麥吐司、巧克力醬、牛奶、蔥油餅、印度餅(Naan)、香草冰淇淋、咖啡白巧克力冰淇淋、夜風、公園水彩顏料雕像油漆、洗澡水盆水、柳橙汁、牙膏、床單、塵蟎、灰塵、冷氣。
這幾個星期要好好觀察。
(以下是幾篇網路上找到的資料)
------------------------------------------------http://www.kmu.edu.tw/~kmcj/data/8705/3595.htm
蕁麻疹
皮膚科 鄭詩宗主治醫師
蕁麻疹是一種很常見的皮膚病,會使病人的皮膚出現極癢的膨疹,有如蚊子叮了一般的腫塊,雖可自行消退,但常反覆發生,來去有如風一般,故又俗稱「風疹」。它可發生在任何年齡,約百分之二十的人終其一生至少有一次蕁麻疹的經驗。這樣的皮膚腫塊……是因為皮膚內的血管擴張並且通透性增加所造成的。有時這現象位於較深層部位的血管時,皮膚的腫脹會加厚,又稱「血管神經性水腫」,常見於嘴唇、眼皮和手腳掌。如不幸發生於喉嚨,病人可能會有胸悶、呼吸困難等症狀,嚴重時甚至可危及生命。
一般說來,蕁麻疹可分成急性和慢性兩種。以急性的佔大多數,引起的原因相當多,較常見的是因為某些人的體質特殊,體內的免疫系統對外界的一些特定物質產生過敏反應;當這些人吃到、吸進或接觸到這些特定物質時,皮膚就會因過敏反應使血管擴張、通透性增加而發生蕁麻疹。這些特定物質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過敏原」。可引起蕁麻疹的過敏原很多,最常見的是食物和藥物,其它如花粉、灰塵、蟲咬、寵物毛髮及皮屑或黴菌等都可以使特殊體質的人產生蕁麻疹,其它少見的原因還包括有寄生蟲、細菌、病毒的感染或一些內在疾病如膠原病、惡性腫瘤等都可能引起蕁麻疹。對於急性蕁麻疹者,即使找不到原因,病情經治療後,大部份的人也會在數天或數週後痊癒。
如果發作的時間持續超過六星期就稱作「慢性蕁麻疹」,病情可能持續數月或數年,另外,有的人則是隔一段時間就反覆發作一次,帶給病人相當大的困擾。醫師與病人也都很希望找到病因,可惜,有超過百分之七十的慢性蕁麻疹是找不到原因的,能找得到原因的在致病的誘因去除後,蕁麻疹很快就會消失。對於慢性蕁麻疹,曾經有人用皮膚過敏試驗幫忙,結果並不理想。若於病史中無法找到線索,而病情經治療後又無法改善時,則須做一些檢查,包括CBC、 total eosinophil count、IgE、ESR、肝功能等,看看是否有其他的問題,臨床上有時發現一些無症狀的感染,如齲齒、泌尿道發炎、陰道炎、肝炎或消化道潰瘍、腳癬等,經治療後,長期的慢性蕁麻疹也因此痊癒。
如有懷疑蕁麻疹是由日常飲食所引起的,則可將發病前一、二天內所吃的食物記錄起來,多觀察幾次,再做嚴格的食物控制,先食用簡單的固定食譜,經兩三週無症狀發生時,再逐漸添加一種食物,若沒有症狀出現,則表示所添加的食物並非引起此病人發生蕁麻疹的原因,再依此方式繼續添加其他食物,觀察至蕁麻疹再出現時,表示過敏原就可能在其中。以上的方法,實施起來相當費時,須要很細心、耐心才能找到過敏的食物,但也是唯一最正確找到食物中過敏原的方法
另外,有些特殊的蕁麻疹是與上述日常過敏原較無關係的,如部份的人在運動、流汗、高溫的環境、情緒緊張、洗熱水澡時會出現蕁麻疹,這種蕁麻疹被稱為「膽素型蕁麻疹」;而「皮膚劃紋症」則是在搔抓或劃過的地方會浮腫起來產生蕁麻疹;冷、熱、陽光、局部的皮膚的壓迫也可使某些特異體質的人產生蕁麻疹。
蕁麻疹不會傳染,治療最重要的是儘量找出原因,除去原因,才是治本的方法。治療蕁麻疹最常使用的藥物為口服抗組織胺劑,在控制病情而長期服用下還算是一個相當安全又有效的藥物,如產生耐藥性,再更換其它種類之抗組織胺劑即可。在急性、病情嚴重時可給予些副腎皮質素,但不可長期使用,亦不可用於慢性蕁麻疹患者。而慢性蕁麻疹治療原則,除盡可能找出可能的原因而去除之外,則是使用使蕁麻疹症狀減至最輕之最低劑量的抗組織胺劑。
蕁麻疹患者日常生活應注意的事項亦如其它皮膚病的病人,還是以避免菸、酒、辛辣刺激性及不新鮮的食物為宜。亦當避免其它會使蕁麻疹惡化的因素如搔抓、洗熱水澡、緊身衣褲、戴項鍊、激烈運動、冷天吹電暖器致皮膚乾燥等。患者如能確實做到,皮膚之不適,應可獲得最大之改善。
--------------------------------------------------------------
蕁麻疹 來去如風的夢魘! |
【中時健康 葉怡均/台北報導】2008.07.29 |
34歲的林太太,每當皮膚開始紅腫發癢時,會出現像蚊子叮咬後,形狀不一的突起團塊極度搔癢,通常在數小時內消退,但常不定期反覆發作,尤其晚上睡覺時甚至會癢到睡不著,經醫師診治後發現,原來是深受「蕁麻疹」所苦。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中醫師洪偉育表示,蕁麻疹俗稱「起清膜」,發作時的確是會讓人抓狂的一種症狀,一般說來,蕁麻疹可分成急性和慢性兩種,以急性比例佔大多數,其造成的原因相當多,大部分急性蕁麻疹都找的到過敏原,如特殊食物、藥物或接觸,如灰塵、蟲咬、動物毛髮等,有些物理性刺激也會造成蕁麻疹發作,如冷水、日光、熱,甚至是情緒壓力、皮膚搔抓、免疫性疾病患者等,都有可能引起蕁麻疹發生。 慢性蕁麻疹大多找不出原因及過敏原,反覆發作超過6週以上,好發於中年婦女,病因常為體內免疫系統出現異常抗體,此種類型使用抗組織胺治療效果不太顯著,而中醫根據患者屬於血虛風燥、情志所傷、濕熱內醞、風寒或風熱襲入肌膚等不同類型,給予適切治療,療效通常較為持續且鞏固。 部分蕁麻疹與異位性體質有關,尤其是小朋友或青少年時期發生的急性蕁麻疹,在中醫即是屬於「稟賦不耐」類型,除找出可能過敏原,改善特異性體質是最主要治療方向。 洪偉育建議,除藥物治療外,可以使用針刺血海、百蟲窩、曲池、三陰交等穴位亦能達到一定效果,在飲食上患者需盡量避免刺激辛辣、魚腥之品,如咖啡、麻辣鍋、海鮮等,另外,中醫所謂的「發物」,如香菇、筍、芒果、鴨肉等,也應暫時避免食用,以免誘發體內過敏反應,生活作息上應保持規律正常,減少情緒上壓力,才能真正讓疾病遠離。 |
中時健康:http://health.chinatimes.com/contents.aspx?cid=5,66&id=2085 |
| ||
2002-10-28 | ||
常見皮膚病 突如其來的慢性蕁麻疹(風疹塊)! | ||
![]() | ||
本文作者【彭于賓醫師】 本文由【KingNet國家網路醫院】提供 |
=
http://www.babyhome.com.tw/note.php?mid=63530&lno=82471428
物理性蕁麻疹有寒冷性蕁麻疹、膽鹼性蕁麻疹、皮膚劃紋症、日光性蕁麻疹、水蕁麻疹等。
物理性蕁麻疹由開始發作到病情和緩大約會經過六到九年的時間,在這段期間病人可能會因為反覆得蕁麻疹而相當困擾,除使用抗組織胺及避免誘發因子外,正常而規律的生活、良好的運動習慣對於物理性蕁麻疹也都會是有幫助的。
|